2015上海市食品安全研討會(第二期)成功舉辦
由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主辦,凱愛瑞(中國)協辦的“2015上海市食品安全研討會(第二期)”于2015年4月17日在上海舉辦,研討會邀請了國家食藥監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北京和上海市食藥監管部門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做了主旨演講。姜培珍秘書長主持研討會,來自市食安聯的單位會員和有關食品企業代表以及市、區、縣食藥監管人員共16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
研討會上上海市食藥監局顧振華副局長作了“上海市食品安全現狀與對策”的報告,首先對食品安全的定義作了系統的解釋,即:食品安全是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健康產生的公共衛生問題。他對2014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作了詳細的介紹,2014年上海食品安全總體狀況主要體現為“兩高一低”,即:一是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10年持續提高,二是上海市民食品安全知識知曉率得分8年來持續提高,三是集體性食物中毒事故連續10年走低,另外,對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食品安全主要的兩大風險:傳統的危害風險和新型的社會風險,傳統的危害風險主要是指健康危害風險,包括微生物危害、化學性危害、真菌霉素危害、有毒動植物危害;新型的社會風險主要是指社會輿論風險。食品安全是民生問題、經濟問題、政治問題,領導高度重視,媒體高度關注食品安全的熱點,央視曝光的速生雞、美素奶粉、食用冰塊、染色臍橙、粥(增稠劑);法制日報曝光的假魚翅;新華網曝光的嘉興死豬、發泡餐具、飯盒塑化劑,等等;百姓對食品安全要求“零”容忍,有著高度的期盼。歸納起來,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基礎薄弱,規?;降?;企業道德缺失,主體責任不落實;外來依賴性大,源頭監管困難;法制標準不完善,懲罰力度低;監管能力不強,效率不高;風險交流不充分,信息不對稱。食品安全的基本對策:堅持統一協調與分工負責相結合、堅持集中治理整頓與嚴格日常監管相結合、堅持加強政府監管與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相結合、堅持執法監督與社會監督相結合。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原則是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構建“四位一體”監管體系,包括政府監管、企業自律、消費者自我保護、社會監督。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主任助理王竹天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進行了解讀”。2014年12月31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該標準將替代2011年版本并于2015年5月24日起實施。他從食品安全法、CAC、歐盟、美國、日本幾個角度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做了解釋,還闡述了食品添加劑的主要作用、如何分類和使用標準基本要求。介紹了國際和國內的食品添加劑概況,并將主要修改內容一一向與會者進行了詳細的解讀,相比2011版,新版食品添加劑標準增補了原衛生部2010年16號公告至國家衛計委2014年17號公告的食品添加劑規定,將食品營養強化劑和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及其配料名單調整由其他相關標準進行規定;修改了3.4帶入原則,增加了3.4.2條款;修改了附錄A、B、C、D、F中的部分內容;增加“附錄A中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索引”。修訂的特點:增強了科學性,依據JECFA風險評估報告科學調整使用范圍及用量;跟進了行業的發展,明確“預混料”這一添加劑發展新方向的使用;結合了實際情況,對部分缺乏工藝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進行修訂,完善食品類別。調整了含鋁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定、梳理了無工藝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劑、對“帶入原則”中明確“預混料”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規定。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與標準清理整合相結合,解決標準重復、標準與標準之間相矛盾等問題,堅持公開透明的原則,注重廣泛聽取各方的意見,使新修訂的標準更具有可操作性。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食品處處長郭翔對“中國食品行業主要法律法規政策”進行了解讀。主要內容包括中國食品行業的發展現狀、主要問題、面臨形勢、發展趨勢和近期工作考慮。發展現狀為工業生產平穩發展,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持續增長,重點產品產量增速穩中有降,出口交貨值繼續擴大,科技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水平持續提升,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穩步發展,行業管理成效顯著。主要問題為產業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企業組織結構需進一步優化,食品產業鏈建設尚需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仍較薄弱,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完善。面臨形勢為社會轉型,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居民收入水平增加,食品消費市場潛力巨大;消費理念提升;食品工業發展的宏觀環境逐漸改善;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有:保障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食品產業格局深度調整,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綜合成本上升,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節能減排任務艱巨。他還對行業發展趨勢、重點領域發展趨勢、產品市場發展趨勢、進行了具體的講解。
北京市食藥監局法制處處長冀瑋介紹了“《食品安全法》的修訂”情況。他對2009版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一個總體的評價。這是第一部食品安全專門性法律,有別于《食品衛生法》,食品安全與食品衛生的概念區別、專業法與普通法的區別、“全程監管”的思想、突破“部門立法”的局限。有別于《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與食品質量的概念區別、立法出發點的區別等等。建立了全新的理念和原則:明確了食品安全等多個全新理念、確立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原則、風險分析原則等根本原則、規定了食品安全行政監管體制等多項創新制度。創新制度設計包括食品安全標準制度、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制度、分環節監管與無縫隙銜接制度、可追溯制度、召回制度、信用懲戒制度等。他對基礎思想概念的變化、監管職責的變化、其他細節性的變化、法律責任的變化進行了具體解讀。
上海檢驗檢疫局食品安全監管處處長陳建良作了“進出口食品安全法規和企業主體責任”的報告,進出口的食品的分類很復雜,并不是所有產品標準都能在食品安全法中找到,有些則需要按照農業部或衛生計生委的標準來執行,有些特殊的商品則需要進出口國家通過雙邊協議,才能夠進入我國境內。出口食品要達到進口國的標準,進口食品主要看中國是否有標準,按照中國的標準來執行。最重要的是要關注各類網站上公布的信息,來確定進出口的食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
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三司監管一處處長李曉瑜介紹了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工作的主要內容、方法和具體要求。
會議最后大家進行了互動,參會者與主旨演講的嘉賓進行了交流,與會者反映良好,研討會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本次研討會的成功舉辦,為企業與相關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交流搭建了平臺,加強了信息溝通,必將進一步推動了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
簡訊
新食品安全法經表決通過 體現嚴懲重處原則
2015-04-24 21:00:00 來源:新華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24日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滕佳材指出,新食品安全法體現嚴懲重處原則,強化了食品安全刑事責任的追究。
滕佳材介紹,修改后的食品安全法對違法行為的查處上做了較大改革,首先要求執法部門判斷違法行為是不是構成刑事犯罪,如果構成犯罪,就直接由公安部門進行偵查,追究刑事責任。如果不構成刑事犯罪的話,才由行政執法部門進行行政處罰。
“這一條充分體現了這次法律修改嚴厲處罰的原則,也回應了廣大社會公眾的關切?!彪巡恼f,為強化對違法犯罪分子懲處的力度,新法還提出,對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終身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管理工作。此外,針對有些違法者“怕關不怕罰”的情況,新法對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經營病死畜禽、違法使用劇毒、高毒農藥等屢禁不止的嚴重違法行為,增加了行政拘留的處罰。
新的食品安全法還大幅度提高了行政罰款的額度,對重復的違法行為增設了處罰規定,對非法提供場所的行為也增設了處罰,強化了民事法律責任的追究。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黃薇介紹,新的食品安全法較2009年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增加了50條,分為十章154條。新法主要加強了八個方面的制度構建:一是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由分段監管變成食藥監部門統一監管;二是明確建立最嚴格的全過程的監管制度,進一步強調了食品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和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三是更加突出預防為主、風險防范,增設了責任約談、風險分級管理等重點制度;四是實行食品安全社會共治,充分發揮各個方面,包括媒體、廣大消費者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五是突出對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的嚴格監管;六是加強了對農藥的管理;七是加強對食用農產品的管理;八是建立最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
新食品安全法將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鏈接: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424/t20150424_518394842.shtml